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员工专区首页合作社资质组织架构供求信息新闻动态信息中心创业历程
渭源县雷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新闻动态合作社新闻行业新闻 合作社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合作社新闻 >> 种植技术

当归膜侧斜植栽培技术

2011-03-09 10:57:58作者:王金亮摘自:渭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阅读次数:1514打印返回
  标签:中药材  当归  种植  栽培  

一、最适宜种植区

1、最适宜种植区:渭源南部半山区,海拔高度2200——2400米,年降雨量570-650毫米,年平均气温4.5℃-5.7℃,7-8月平均气温15℃-16℃,≥0℃积温 2460℃左右,3-5叶期降雨量在110毫米以上,成药生长期降雨量达450毫米以上。土壤为黑土类或褐土类,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有当归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界条件,产量高,品质佳,为当归的主要产区。

2、适宜种植区:渭源南部浅山区,海拔高度2100-2200米,年降雨量530-570毫米,7-8月平均气温16℃-17℃,≥0℃积温2450℃-2500℃左右, 3叶-5叶期降雨量在90-100毫米,成药生长期降雨量400毫米左右。

渭源南部山区,海拔高度2400-2500米,年降雨量650毫米以上,7-8月平均气温14℃-15℃,≥0℃积温2400℃-2450℃左右,3-5叶期降雨量在120-130毫米,成药生长期降雨量450-500毫米左右。热量条件稍嫌不足。

3、不适宜种植区:南部排水不畅的低洼地,土质少沙质多的河谷地。以及北部干旱区。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当归原产于高山地区,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喜气候凉爽,怕高温酷热,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寒山区生长适宜,往低海拔引种时往往因夏季高温的危害而失败。

2、水分:当归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抗旱性和抗涝性都弱。土壤含水量在25%左右最适宜,无论是育苗期还是成药期,充沛的降雨量是获得高产的条件之一。但是,土壤水分不宜超过40%,否则,不仅会发生涝害,还易发生根腐病。当土壤含水量在13%以下就要出现旱情,须及时补充水分。

3、光照:当归属于低温长日照发育类型,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好、发育快、易抽苔,这是当归生长的特点。为了降低提前抽苔率,当归往往种植于阴坡或平地,而且在幼苗期要用草覆盖。但在生长的第二年光照不足也不能获得高产。

4、土壤:土壤宜选择微酸性至中性,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砂壤土,间作以小麦、蚕豆、玉米、苦荞、大麻为宜,忌连作,轮作期2-3年。

5、肥料:当归喜肥,在营养生长期间,高肥是促进根系发育、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氮能加速叶片发育,积累营养物质;磷能加速根部的发育,有助于形成庞大的根系;钾肥可以加速根部的肉质化,提高当归质量。建议在营养生长的前期(5—6月)应增施一些氮肥;而在营养生长的后期(7—9月)则应增施一些磷钾肥,这对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当归产量、质量均有好处。

三、生长发育规律(即特性)

当归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中,需要跨三年、越二冬,要在三个生长季节内才能完成,可分为三个生育期:育苗期(第一年)、成药期(第二年)、留种期(第三年)。

1、育苗期:当归大田栽培的主要方式是“育苗移栽”,育苗是当归生产中的首要环节。育苗期(农历夏至至秋分)一般不超过120天,百根鲜重为40-60克。

2、成药期:当归生长的第二年为“成药期”,为当归的营养生长阶段,即生产药材的时期。(注意:此时形成直立的地上茎,并开花结果,称为“早期抽薹”,不能采收留种,否则,用它育苗移栽大田后极易抽薹。)

3、留种期:当归育苗用的种子采自三年生的植株。留种的植株即成熟药,第二年不采挖,留在田间越冬,第三年8月中、下旬形成直立的地上茎,并开花结果,果实成熟即可采收留种,为生殖生长阶段。

四、常规露地栽培技术

(一)种植前种苗的挑选

为了降低抽苔率,对栽种用的苗必须进行严格的挑选。一般要求苗子根部完整、无病虫害、根系顺、叉根少,粗3-5毫米。

(二)种植前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或腐殖较多的土壤,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移栽前结合浅耕,每亩施家肥2500千克,磷二铵20千克,做成1.3米宽高畦,畦沟宽4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三)种植方法

当归生产上一般为春栽,时间以清明前后为宜,4月上旬为移栽期。过早,幼苗出土后易遭晚霜危害;过迟,种苗已萌动,容易伤芽,降低成活率。栽植方式分穴栽和沟栽。

1. 穴栽。按行株距33厘米×27厘米×27厘米三角形错开挖穴,穴深15厘米。然后每穴按品字形排列栽入大、中、小苗各一株,边覆土边压紧,覆土至半穴时,将种苗轻轻向上一提,使根系舒展,然后盖土至满穴,施入适量的火土灰或土杂肥,覆盖细土没过种苗根颈2-3厘米即可。

2. 沟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沟,沟距40厘米,沟深15厘米,按3-5厘米的株距大中小相间摆于沟内,根茎低于畦面2厘米,盖土2-3厘米。

当归在移栽的同时,在地头或畦边栽植一些备用苗,以备缺苗补栽。

(四)栽培管理

1. 查苗补苗

当归移栽后20天左右便可陆续出苗,如有缺苗,应及时补栽,在阴天或傍晚带土移栽,栽后及时灌水,备用苗宜选用中小苗。

2. 除草松土

当归出苗初期生长缓慢,而杂草生长迅速,应该及时除草,第一次除草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进行,从出苗到封垅,应分期除草3-4次,结合锄草进行松土,以防土壤板结,改善通气、水分和温度条件,促进根部发育。锄草应该掌握“中间深,两头浅”的原则,即苗子幼小和立秋后都不宜深锄。因立秋后当归根系多已肥大,含有丰富的糖分,一旦损伤后容易引起烂根,此时,如有杂草,应及时拔除。

3. 追肥

(1)需肥特点 当归一生当中需肥量较多,除施足底外,还要及时追肥。适宜追肥的时间在6月下旬叶生长盛期和8月上旬根部增长期,这是两个需肥高峰期。追肥数量应该是根增长期大于叶增长期和返青期。

(2)平衡施肥 当归产区土壤中和农家肥料中一般磷、钾不足,为了平衡氮磷钾比例,要补充磷、钾肥料。通常使用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和氮磷钾复合肥作追肥。在一般情况下,纯N、纯P2O5、纯K2O施用比例应为1:(0.5-0.6):(0.1-0.2),在增施氮肥的同时,应保证磷、钾肥要有相应的增加。

4. 灌排水

当归生长需要较湿润的土壤环境,天旱时进行适量的灌溉有利于高产,雨水过多时要注意开沟排水,特别是在生长的后期,田间不能积水,否则会引起根腐病,造成烂根。

5. 培土

当归生长到中后期(8月以后),根系开始发育,生长

迅速。此时培土可结合松土进行,可促进归身的发育,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6.及时拔出抽苔苗

早期抽苔的植株,根部逐渐木质化,成为柴根,失去药用价值。这种植株生命力强,消耗水肥多,要及时全部拔除,以免消耗地力,影响未抽苔植株的生长。

五、膜侧斜植栽培技术

膜侧斜植栽培技术,是将当归苗按一定角度在地膜侧面斜植栽培的一种种植方法,是当归覆膜栽培的方法之一,也是当归覆膜栽培最值得推广的一种优质高产的种植方法。栽培时使当归苗的头部处于膜外的垄沟中,而根部则被覆盖于膜内。其优点:一是增温效应明显,优于全膜侧栽培;二是弥补了膜上和膜侧栽培的不足,吸收了二者的共同优点,起到了集雨节水作用,保湿效果良好,当归出苗率平均为96.7%;三是有杀菌杀草消毒、防治病虫害的作用,黑地膜(吸光不透光)尤为突出;四是解决了膜上栽培放苗时苗孔错位、烧苗、掏苗费工、补苗难度大等问题,操作简便,省工省时。

(一)地膜规格。以厚度0.015毫米的高压聚乙烯地膜或厚度为0.008-0.010毫米的聚乙烯地膜为好。选用幅宽为35-40厘米,卷曲紧实,宽、厚度均匀一致的农用地膜,黑色地膜效果较好,为首选。

(二)种苗的处理。种苗在栽植前,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和40%多菌灵悬浮剂各0.25千克,兑水10-15千克配成的药液中浸蘸约6小时左右,晾干后移栽,以预防地下害虫危害和当归麻口病。

(三)平衡施肥。栽植前施腐熟的羊粪、猪粪及厩肥5000千克,腐熟的油渣50-100千克、纯氮16-17千克、五氧化二磷7-8千克、氧化钾3-4千克。

(四)覆膜种植。“春分”至“谷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时均可覆膜栽植,以“清明”前后栽植为宜。采用边挖斜栽、边起垄、边覆膜的方式,先挖1行长30厘米、宽15厘米、深度为10-13厘米、窝距为15厘米的坑,将坑内的土沿窝宽翻出一部分,留一部分湿土做成约45℃的坡面,将当归苗栽植于坡面上,每穴栽3苗(按等株距栽,即隔10厘米栽1苗),然后对应前面的坑,在距坑中线45-46厘米处挖与前排同样大小的坑,将坑内翻出的一部分湿土压在前面坑内的苗头上,土层厚度为2-3厘米,再翻出一部分土作高度为5厘米、宽度为40厘米的微拱型垄,然后按紧、展、严的标准覆膜。再将坑内留的土做成坡度约为 45°的坡面,依次循环栽植种苗,这样每一垄沟的坡面斜植栽了1行当归苗,而归苗的头部在沟内,根部却在膜内。

六、采挖与粗加工

(一)采收

1. 采收时期 育苗移栽后当年10月中下旬(农历霜降后)适时采收。当植株枯萎,叶片发黄时即可采挖。采挖过早,根条不充实,产量低,品质差;采挖过迟,土壤冻结,易断根。

2. 采收方法 采挖前,先将地上茎叶割取,膜侧当归先割茎叶后揭去地膜,让太阳曝晒3-5天,既有助于土壤水分的蒸发,便于采挖,又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转化,使根部更加饱满充实。

(二)生药加工

1. 晾晒 当归采挖运回后,不能堆置,应该选择高处干燥通风的地方,及时摊开,晾晒几天,直到侧根失水变软,残留叶柄干缩为止。切忌在阳光下曝晒,以免出油变红。晾晒期间,每日翻动1-2次,并注意检查,如有霉烂,及时剔除。

2. 扎把 晾晒好的当归,将其侧根用于理顺,切除残留叶柄,大约2-3支,小的4-6支扎成小把,每把鲜重约0.5千克左右。

3. 烘烤 选干燥通风室或特制的熏棚,内设高1.3-1.7厘米木架,上铺竹帘,将当归把堆放上面,以平放3层、立放1层、厚30-50厘米为宜,也可将扎好的把子,装入长方形竹筐内,然后将竹筐整齐并摆在棚架上,便于上棚翻动和下棚操作。用蚕豆秆、湿树枝或湿草作燃料,用水喷湿,生火燃发烟雾,给当归上色,忌用明火。约2-10天后,待表皮呈现金黄色或淡褐色时,再用柴火徐徐加热烘干。有的地方用煤火加热烘干,这样做不妥当。因为煤在燃烧时产生烟雾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其中包括一些蒽类、菲类等稠环化合物,在这些物质中有的还有致癌的可能,它们会在熏制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污染药材。同时,用煤熏制的当归不仅色泽不好,其内在质量也要受到影响,所以熏制当归还是以不用煤为妥。

室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上,70℃以下,约经8-20天,全部干度达70%-80%,即可停火,待其自干。当归加工不能阴干或太阳晒。阴干质轻,皮肉发青;日晒、土坑焙或火烧烤易枯硬如柴,皮色变红,失去油性,降低质量。

七、病虫害防治及生理病害控制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 根腐病

(1)症状 地上部叶片变褐至枯黄,变软下垂,根部初呈褐色,后腐烂变成黑色水浸状,最终整株死亡。

(2)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土壤内或当归种苗上越冬。5月初开始发病,6月危害危害严重,直至收获。

(3)防治措施

a. 选择排水良好,透水性强的砂质土壤作栽培地.高垅栽种,忌连作。

B. 土壤消毒。移栽前,每亩用200倍65%代森锰锌均匀喷洒。

C. 选用健壮无病种苗移栽,移栽前用1:1:150的波尔多液浸泡10-15分钟,晾干栽植。或育苗时用多菌灵、托布津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

D. 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中施一撮石灰粉,并用50%退菌特600倍-10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倍-1000倍液全面喷洒病区,以防蔓延。

2. 麻口病

(1)症状 主要发生在根部,发病后,根表皮出现黄褐色纵裂,形成累累伤斑,内部组织呈海绵状、木质化。

(2)病因 主要致病原因是以镰刀菌为主的真菌,通过伤口或附随于动物口体入侵危害造成。地下害虫,人为和机械创伤形成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地下害虫携带病原菌参与危害,从而更加导致该病的严重发生。

(3)防治措施

a. 应选黑土地或地下害虫少的地块种植。

B. 对苗床及移栽地每亩50%辛硫磷乳剂0.5千克,加水2.5千克,喷在15千克细土上、撒施,翻入土中,耙平。

C. 合理轮作、深耕,一般与麦类、豆类、马铃薯、胡麻、油菜轮作,不能轮作的必须深翻土地,深耕20厘米左右。

D. 在育苗、起苗及栽培管理中尽量减少当归根部创伤,以避免微生物侵入。

E. 定期用广谱长效杀虫、菌剂灌根,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250克或托布津600克加水150千克,每株灌稀释液50克,5月上旬和6月中旬各灌1次。

3. 当归锈病

(1)症状 危害当归叶片。夏孢子堆散生或群生在叶背面,裸露,褐色。冬孢子堆叶两面生,裸露,黑色。

(2)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残枝叶和根茎上潜伏越冬。来年侵染新抽生的叶。夏孢子由风雨和种苗传播,可多次重复侵染。在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的条件下,蔓延迅速。

(3)防治措施

a. 收获后将残株病叶收拾烧毁,减少越冬菌源。

B. 挖病株后每隔7-10天喷一次1:1:200波尔多液,连续2-3次。

C. 发病初期喷波美0.2度石硫合剂。每7天一次,连续2-3次。

(二)主要虫害防治

1. 地老虎

(1)生活习性

a. 小地老虎。成虫白天隐蔽,夜间活动,每日黄昏前后活动最盛。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类物质趋性较强。小地老虎喜温喜湿。在温度18℃-26℃,相对湿度70%左右、土壤含水量20%左右时,对生长发育及活动危害有利。

B. 黄地老虎。成虫趋光性强,幼虫昼伏夜出。危害严重时大量幼苗茎部被咬断或茎基缺,以致凋萎死亡。

(2)防治措施

a. 清除田间杂草。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小地老虎的过渡寄主,同时还能直接消灭初孵幼虫。

B. 诱杀。在田间设置糖醋酒液诱集成虫,用棕丝以及麻袋片诱蛾产卵,用杨树叶诱集幼虫,都可有效地降低虫害。

D. 药剂防治。用2.5%溴氰菊酯100倍液施在幼苗上或幼苗根际处,对多种地老虎都有很好效果。

2. 金针虫

(1)生活习性 成虫或各龄幼虫在土下越冬,越冬深度因地区和虫态而异,一般在20-85厘米之间。其幼虫期长,可达100余天。以幼虫越冬的年份,3月上中旬幼虫上升到表土层,开始取食危害,4月上旬是活动危害盛期。以成虫越冬的年份,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大量出土活动。4月中下旬产卵,6月上旬田间出现大量初孵幼虫,并开始取食危害。于9月至11月上旬,当年低龄幼虫和以世代的高龄幼虫共同活动取食,形成当年第二个危害盛期。11月下旬以后,气温降低,金针虫陆续潜入深土层越冬。

(2)防治措施

a. 每50千克种子可用75%辛硫磷乳油50克拌种。

B. 以豆饼、花生饼或芝麻饼作饵料,先将其粉碎成米粒大小,用锅炒香后添加适量水分,待充分吸收后,按50:1的比例拌入60%的西维因粉剂,即成毒饼,于傍晚在害虫活动区诱杀,或与种子混播。

3. 蝼蛄

(1)生活习 性 危害当归的蝼蛄有两种: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以成虫和幼虫取食种子和幼苗。清明节后升至土表活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春天危害高峰。6 月上旬至8月上旬越夏,8月后为第二个危害高峰。蝼蛄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喜食煮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等。蝼蛄活动的适宜气温为12℃-20℃,地温为 14℃-20℃。

(2)防治措施 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200克拌煮好的谷子或炒香的豆饼、棉籽饼、麦麸等3-5千克制成毒饵,于无风闷热的傍晚成小堆分散施入田间。也可在播种时将素养饵撒播种沟、穴中。

4. 蛴螬

(1)生活习性 又名“白地蚕”,是金龟子的幼虫,成虫交尾前昼伏夜出,交尾后白天取食,夜间飞翔。成虫趋光性强,雄强于雌,有假死习性。幼虫期历经受4 年,第一年食量大,咬食根系,钻蛀茎基,是危害最严重时期;第二年幼虫进入老熟时期,食量递减,直至做土室化蛹。

( 2)防治措施

a. 冬季深翻土地,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卵。

B. 施用腐熟的厩肥、堆肥,施后覆土,减少成虫产卵量。

C. 土壤处理,每亩地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辛硫磷缓释剂0.1千克,兑水1.5千克,拌细土或细砂15千克撒施后翻地。

D. 危害期用90%敌百虫1000倍-1500倍浇注。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版权所有:渭源县雷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津ICP备17003424号-1 技术支持: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